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隋唐英雄人物 / 乱世投机

乱世投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辽东城下,隋军蓄势待放,可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隋炀帝去命令全军火速后撤,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让隋炀帝放弃唾手可得的辽东城,这件事又会给秦琼的命运带来怎样的改变。
  上一章讲到隋炀帝二次征伐高句丽,准备在6月28号总攻这一天,大伙要拿下这个辽东城,岂料就在这一天的二更天隋炀帝发布了密令,要求全军的立刻撤退。
  当时命令下达之后,秦琼秦叔宝作为一个普通的隋朝士兵,他当时的想法和所有的隋军士兵一样,都是先是感到茫然,然后又感到骇然。但对于兵士来讲,君命是难为的,尤其是皇帝的诏命。二话不说肯定得马上就撤。
  隋军的这种撤退,它是一种溃逃似的撤退,等于后面并没有高句丽士兵追击。高句丽3万军还守在辽东城内龟缩不敢出了,隋军自己趁着半夜先跑,这一路上就狂逃,一直逃到过了辽水,才有喘息之机,隋朝的军队才慢慢喘息下来,然后事情也逐渐明朗化,大伙才知道为什么玩命的往回撤,为什么?因为国内出了大事。隋朝国内出了什么大事呢?
  隋朝开国功臣杨素的儿子,当时任礼部尚书的杨玄感在黎阳造反了,他造反旁边还有一个特有名的谋士,就是隋朝的高级贵族蒲山公李密,这两个人造反给隋朝军事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隋朝这些兵士包括秦琼这些人感到非常的惊讶,感到非常的恐惧,对于隋炀帝来讲只有两个字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大骇!隋炀帝是吓得不得了。作为隋朝的礼部尚书,这么样的高官,开国的勋臣杨素的儿子,他为什么造反呢?杨玄感造反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他就认为自己的父亲杨素是隋炀帝逼死的。第二,杨玄感就认为隋炀帝要杀他们家族的人,一直惦记他们杨氏家族的人,因此它要造反。杨素这个人是隋朝的鼎鼎名将开国功臣。杨素这个人对于隋炀帝最关键,隋炀帝当时我们大伙都知道,他在隋朝隋文帝活着时候,他只是皇二子,他最后之所以能够把他大哥皇太子杨勇扳下去,他自己变成皇太子,杨素是出了大功的。而且他当过皇太子之后,在隋文帝弥留之际,隋文帝忽然发现这二儿子杨广不是好货,他想换他,想把太子杨勇重新招回来。就在最关键的时刻还是杨素率领军队隔绝了宫内外的交通。我们要知道隋文帝虽然只有一口气,但是他一纸诏书就能把杨广弄了去,再把自己的大儿从前的皇太子杨勇招回来,可见杨素这个人对于隋炀帝杨广是有多么的重要。
  等于它本身不仅是隋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而且它是握有军政大权这样的一个人。隋炀帝坐稳帝位之后,杨广隋炀帝这个人是个比较薄情的人,而且杨素这位老将军,这位老宰相,他也忘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样的一个古训,因此君臣之间就产生了猜忌。这隋炀帝肯定他就要杀这个杨素,为什么要杀杨素?因为他知道的太多了,还好杨素这个人运气好,怎么个运气好?他最后能善终于家。因为隋炀帝称帝不久,坐稳地位不久,杨素就得了重病,杨素得重病放到今天实际上也就是一些普通的老年病,但是隋炀帝一听杨素病了可来劲,派出一波一波使臣、太监、御医玩儿命去看望杨素,杨素也是人精一个一看这个皇帝这么惦记自己这么关心自己,知道隋炀帝杨广的潜台词,就是说这个老家伙你怎么还不死,所以说杨素也是心知肚明,因此杨素最后咬咬牙狠心拒绝一切有效治疗,等于就活活把自己给病死。所以说杨玄感就认为他自己的父亲杨素就是被隋炀帝杨广杀了,如果杨素猝死作为隔断的话,这事过去就过去了,也就算了。
  而且杨素死后,这隋炀帝也不愿意对他家人再怎么样,也毕竟对自己有莫大职工吗,而且又病死了。为了表示自己做皇帝的宽仁,这隋炀帝就开始给杨素进行了风光大葬,而且封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为礼部尚书,又让他袭封楚国公的爵位,按理说了对杨家还算不错,但是过后不久有一天隋炀帝又不知道转了哪根筋了,和他的近臣宴饮之际,忽然想起杨素,恶狠狠地的说,使素不死终当夷族,这意思是什么呢?说杨素这老家伙如果活着的话,我肯定把他们全部家族都要杀光。你皇帝说这样的话,肯定很快就传到杨玄感的耳朵里,这哪了得?你说皇帝天天见了自己还说自己是个人才,结果在家里面自己家族准备这么多大棺材,杨玄感肯定心里就不踏实,成天生活在恐惧当中,结果杨玄感就玩了命就想造反,但时机一直不对,一直到隋炀帝征伐高句丽,引起天下沸腾,民怨沸腾,引起天下骚动。
  当时杨玄感他自己又率领兵马,杨玄感这个人从他本人的能力来讲,这个人就类似是一个项羽那样的武将,非常勇敢,但他的智谋是不行的,但是有一个人正好填补了他这个空白,是谁?就是隋朝的高级贵族,就蒲山公李密,李密这个人在隋朝是大有来头,你甭看他只是个蒲山公,但是说起他的上级来,那就大名鼎鼎。
  我们大伙都知道在南北朝有个北朝,北朝这边有北周,北周那个时候有八柱国,八柱国就是最顶级的八位大臣,其中李密的曾祖李弼就是就是八柱国之一,我这儿说大伙可能还没印象,我再给大伙讲其他几个人。唐太宗的曾祖李虎当时也是八柱国之一,隋炀帝的外祖父独孤信当时也是八柱国之一,而隋炀帝自己的他的祖父杨忠当时不过是八柱国下面那个层级12将军中的一个将军,由此就可见李密他们家在北朝在隋他们家这个家有多显赫。这样的一个人给杨玄感当谋士,等于就是说如虎添翼。
  其实李密在隋朝他年轻时代也曾经为隋朝效过力,他干嘛?因为它是贵族身份,他青少年时代曾经被派在隋朝的宫廷当过侍卫,当时肯定还是隋文帝做皇帝,隋炀帝当时已经是太子了,那在李密值班的时候,太子杨广就进来了,入得宫廷之后,别的禁卫军一看太子了,看见未来的皇帝看见储君肯定都非常惶恐,肯定在那下跪是低头不敢看,唯独李密大模大样,他仰头看着这隋炀帝,当时隋炀帝就很不高兴,而且史书上记载李密长成什么样呢?额锐角方瞳子黑白明澈,或者大眼溜睛的在那闪闪烁烁地看着隋炀帝瞅隋炀帝,隋炀帝心中就特别不爽,因此回宫之后他就把当时那大臣宇文述叫过来,他自己非常宠信的一个大臣就回去跟他说,就说童子那个青少年,这个叫什么名字。宇文述说叫李密,也是魏公也是咱隋朝的功臣。隋炀帝就是说这个人他不用看他那样的不像好人,那个脸孔黑黑的小个子瞻视非常,他看人那个样子不像一般人,我觉得这个人面有反相以后你就不让他来入宫值班了,宇文述也是个人精,他也没有说转天就对李密呵斥,你不用来了,这个太子不喜欢你。他知道李密家里也是高级贵族出身,他就骗李密,他说您看,你李密李玄邃学问有这么大,应该要好好读书,怎么能心甘情愿的在宫廷中当一个侍卫,你以后出息会更大,还是赶紧回家读书,李密听也有道理,因此也就回家读书去了而且李密回去之后慢慢的也知道隋炀帝杨广对自己这种不好的印象,所以说自从他回家之后,他和隋朝的这种君臣的恩德,君臣的情谊也就断绝了。
  李密辞去了宫廷侍卫的职务后正好乐得其所,过上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快乐生活,那么李密后来又是怎么成为杨玄感的谋主呢?这就不得不说到一个成语故事牛角挂书。
  牛角挂书,这个成语还被画在好多瓷器屏风什么小儿书上的一小孩骑着一个牛角上挂了一堆那个书,好像读书特勤奋,有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那小孩是谁,就是李密。实际上讲得是什么故事呢?就李密在青少年时代特别用功,他骑在牛背之上的牛走着吃草,边走李密边读书,在行走的过程中他被谁看见了?被当朝宰相杨素。杨素当时是个非常有名的大臣,是隋文帝手下,当时他以凌蔑公卿而出名,那些公卿大臣谁都他都不放在眼中,见谁都数落谁,见谁都是侮辱谁。唉他看这个小孩这么有志气,还骑着牛角上挂着好多本书,然后他就引起杨素的好奇心了,把这小孩叫过来,小孩李密一听,对面下轿的这个人是堂堂的当朝宰相杨素,李密对他也很尊敬,然后就过来行礼,杨素就问这少年人你读的什么书?李密就说我读的是汉书,读的是项羽传,杨素特高兴,然后他就是降贵纡尊,放下宰相架子,来和李密面对面的交谈。交谈过后杨素对李密这个小孩佩服的不得了。回到家中就对自己儿子杨玄感兄弟几个就说李密为人以后肯定有出息,他的才能远远在你们几个兄弟之上。而这个李密家族也显赫,你一定日后要和他多多来往,杨玄感这兄弟几个人就把父亲杨素这个话记下,因此日后和李密就相交甚厚。
  日后杨玄感造反,他自然而然的就把李密当做自己的谋主,当作自己的高级参谋人员,当成自己的参谋长了。当时李密就给杨玄感出了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什么?上策他就劝一下杨玄感急速行军,马上攻占蓟地,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区,然后割断临渝关,临渝关就是今天的山海关就是上策,中策就是马上西出长安,占领关中,凭险拒敌,这样一来可保万全,退可守进可攻,这是中策,下策就是就近逐便,那就是进攻洛阳,但是坚城之下胜负难料。
  我们从刚才李密的上中下三策,我们就可以想到分析,就可以知道里面上策这招有多毒,里面上策如果成行的话,杨玄感率领大军即时即刻的进入到蓟地,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区,占领这个临渝关就是今天的山海关,如此一来,隋朝发生内乱,随军肯定会后撤,隋军后撤,高句丽的兵士肯定是尾随来追杀,后有高勾丽的追兵,前面的随军的退路临渝关山海关又被截断,旬日之间想想的上百万的隋朝大军粮草必尽,士兵打仗如果没有粮草,一饿肚子,最后到了这种情况下,结果只有一个,肯定隋炀帝的命是保不住的。正是因为如此,隋炀帝才这么心急火燎了,才这么玩的命率领军队往回撤。当时辽东城都马上唾手可得了,就是不敢要了马上玩命撒丫子往回跑。就是因为隋炀帝和他本身周围也有高级顾问班子,整个的隋朝的宫廷的所有的最高级的大臣武将都跟着他,大伙都能料到这一点,所以说李密的上策是太厉害了。这样一来,隋炀帝才玩了命的下令隋军溃逃式后撤往国内返奔,杨玄感这个人,他智谋比较浅短,他最终的选择是什么?他把李密的下策当成了上策,他就率军进攻洛阳。说句实话,杨玄感进攻洛阳的计策不能说不正确,因为跟随隋炀帝征发高句丽所有高级贵族,这些大臣武将他们的家数基本上都在洛阳。如果杨玄感占领了洛阳,等于就把所有大臣的家属当做了人质,那隋炀帝一下就孤立了,再者说杨玄感凭着一种武将思维,他就想自己距离洛阳这么近都不攻的话,天下人怎么知道自己厉害?
  所以杨玄感它才下令进攻洛阳。按理说杨玄感这个人本身是非常英勇的,有项羽之勇,而且他打仗的时候身先士卒,手执的一个大长矛骑在马上,绝对是冲锋陷阵在最前列,而且它抚恤士卒非常有恩,对待士大夫又非常好。因此在他刚刚造反的时候一下子得到了特多人的响应,军队一下就发展了10多万20万这样大的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取。但是李密的上策他没有采纳,他进攻洛阳坚城攻了几十天都没攻下来,后来他又想采纳李密的中策,又想西出长安,结果在半道弘农那个地方,就今天河南灵宝一带,结果在那个地方又耽误了几天,他在那停住不走了,为什么呢?隋炀帝的一个堂弟蔡王杨智积在那守着,他就怕对杨玄感率领造反的军队急切地攻入关中,使关中的隋军没有防备,因此他就故意站在城上大骂杨玄感激怒杨玄感,由此杨玄感就稳下脚步来。杨玄感这个人他有勇无谋被这个蔡王一激怒,他就在这停下来连攻三天,攻了三天,你攻下来弘农也行,没攻下来,但是这三天宝贵时间一失去杨玄感的失败他就已经马上来临了。因此杨玄感和他的兄弟杨积善两个人落荒而逃。两个人到了一个荒地之后,战到最后只剩下两个人了,杨玄感自知难逃一死,他就对自己的兄弟杨积善说,我不能被人生擒活捉,那肯定会受侮辱,你现在把我杀了算了。
  杨积善当时在这种情况下也没办法抽出刀来就把他哥哥砍死了,砍死之后杨积善也要自杀,但是刺的不深,结果隋军的追军就赶上,就把这杨积善和杨玄感的尸首一起抓起来,之后把杨积善抓起来,包括杨玄感尸首一起送给隋炀帝了,杨积善此时确实不如他哥哥这种勇烈,你说你被别人生气活捉,已经受了重伤了,你就自求一死不行吗?不,他还求隋炀帝。他说你看我手杀逆贼啊,我把我哥哥杀了。他是造反的头号逆犯,再怎么样您能免我一死吗给我们老杨家留个后吧,他这一说隋炀帝都气乐了,造反这种事儿自古华山一条路,要不就是天堂,你当皇帝,要不就地狱你三宗九族就被杀,哪还有中间地带,你把你哥哥杀了我就能饶恕你,你可能吗?
  因此也把杨积善给虐杀了,但是隋炀帝余怒未消,深恨这个杨氏兄弟,杨玄感死了,那都不放过他,结果把他的尸体烧成灰烬,然后把杨玄感的首级就插在长矛之上到处示众。全国各地到处巡游,就给大伙看一看,这就是造反的下场。因此作为隋朝的军事,作为隋军中的一员,秦琼秦叔宝跟着皇帝一块玩命的往回撤,但是秦琼秦叔宝看到杨玄感的时候,杨玄感已经不是个活人了,而是杨玄感的首级被插在高高的旗杆之上到处巡视的首级。
  秦琼秦叔宝在路上不仅看到了杨玄感的首级,他还看到了一些囚犯,看到一些活人。这些人有几十号人在路上被押在这囚车当中,这囚车现在电影电视剧基本上表现的差不多,大木轮子,然后大木框,然后上面有枷锁,这个里面占的一些人,为首一位,还就是因为身材小,面孔黝黑这样的一个人,蓬头垢面,这个人就是杨玄感的谋首,就是它的最高的参谋,就是那位蒲山公李密了。
  李密这个时候虽然是囚犯,蓬头垢面,但是二眸子烁烁放光,而且从他的神情来讲非常坚毅。秦琼作为隋朝的官军,他也是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个李密。冥冥之中秦琼秦叔宝当时作为一个隋朝的官军,他就感觉到自己能和这位李密有某种关联。至于那个情况到底怎么样,请看下文讲解。我们转回头接着说,杨玄感确实是被镇压下去了,它所造成的隋朝巨大的政治伤口暂时算是愈合了。我们的秦琼秦叔宝了也跟随着隋朝征伐高句丽的大军回到了中原地带,然后他被派回他自己老家山东,然后派到了隋朝另一位特别有名的大将张须陀手下当兵,张须陀这个人是个名将,好将手下必定得有好兵,所以秦琼就被拍到他的手下。
  张须陀这个人根据史书上记载他是弘农人,就是现在河南的灵宝人,他这个人始终有6个字形容他,性刚烈,友有勇略,因此他的军事经验非常丰富,不仅军事经验丰富,而且张须陀这个人还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他当时是齐郡的郡守,当时齐郡这一带就发生灾荒,张须陀就敢于把粮仓打开赈济灾民。我们老百姓可能有人就觉得奇怪,有什么可说的,老百姓没粮食,你放点粮食出来给老百姓吃,那有什么了不起,你应该做的!完全不是。
  在隋朝擅自开粮仓放粮绝对是要杀头的,宗族都会被受牵连的,因此就可见张须陀这个人的个人的品质还是非常高尚,相对隋朝那些贪官污吏来讲那张须陀这个人那绝对是个爱民如子的品质高尚这样一个隋朝的官员,而且他为了维护朝代社会的钢常和秩序,他们肯定是要勇于保卫自己大隋朝,所以说他的这种所作所为,我们如果站在一个正确的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也无可厚非。
  张须陀立了这么多功,击灭了几十万的山东河北地区的农民军,他也受到隋炀帝的奖赏,隋炀帝当时就任命他为河南道12黜陟大使。河南道我们大伙不要望文生义,以为河南道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不是的。隋朝时期的河南道,包括今天河南和山东两个省的全省,甚至还包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这4省的一部分地区,所以当时的河南道12郡相当大。张须陀他的权利黜陟大使有升官员的权力,有罚官员的权利,还有处置盗贼的这样的权利,他可以发兵,因此他当时的权势相当于后世所称的一些钦差大臣,那么我们秦琼秦叔宝就被派到了这位张须陀手下,就开始了他勇敢传奇人生。
  在历史当中,我们秦琼秦叔宝正是在这位张须陀手下,才开始逐渐显露出他刚毅的英俊的面容。秦琼秦叔宝跟随张须陀开始,他开始也是普通一兵,开始和谁打仗露脸呢?开始和卢明月部,就有个叫卢明月的这样的一个农民军的首领。开始和他打,秦琼才打出名堂来。卢明月是个什么人呢?,他是涿郡人。就是今天北京地区,他也是个英雄是个好汉,在隋末四海鼎沸之际,这卢明月就拉起一杆的队伍,一下一年多的时间就能发展到10多万人,就开始转掠各地,然后转掠从北京地区在河北这地方转悠,最后就转到了祝阿这个地方。祝阿就是今天山东的禹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张须陀一看卢明月不到自己的地盘来,因此他就率领着秦琼秦叔宝这些人就出来迎敌了。这张须陀手下有多少人?有2万多人。我们大伙想张须陀2万多人,卢明月部有十二三万人,对比还是非常悬殊的,而且卢明月这10多万部队,有好多是隋朝正规军前官军,跟秦琼一样,还有好多役夫,这些官军和役夫就是为了怕去辽东征伐高句丽,怕冤死在那里,怕枉死在哪里,半头逃跑了许多。
  根据隋朝的法律逃兵肯定是要被杀头的。因此这些逃兵和逸夫逃出来之后去哪?就参加了卢明月这样的农民军了,因此从战斗经验来讲,这些人是一丁点都不差。那么反观张须陀手下这2万人,其中1/3都是新募军,就新近征来的善良、体格健硕这些农家子弟,反而他们不会打仗,所以说两军相抗,互相之间也没有什么多大的便宜可占,你打我我打你就各有输赢,各有输赢之后,等于他们之间就相持在这个地方,就相持在潍水,就今天的潍坊附近。
  这一相持,张须陀官军这个弱点就暴露出来,为什么呢?人家卢明月部一路转掠,粮草丰厚,财宝无数,而且马匹马军就3、4万。他们人家不缺吃不缺穿,但是张须陀虽然是官军。他是正规冠军,他张须陀本人又是爱民如子,军纪严明,你不能随便抢粮食,你跟人家相识不几天,你的粮食就吃完了,而且最后就到达了无米下锅这样的一个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这一相持张须陀肯定吃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的观众一般的读者肯定马上就会想到替张须陀想到,肯定咱就跑,打不了人家就跑,但是还不能跑,跑不了,为什么呢?
  因为张须陀他只有1/10的这样的马军两三千匹马,人家卢明月部马军就有三四万人,你步兵这么多,18000步兵2000骑兵,一个步兵队马兵最大的劣势在哪?就是打赢了你追不上人家,打输了你又跑不掉,因此说他不敢跑,他只要一跑,你本身就缺粮了一两天,战斗力又不行,又是仓皇逃窜之际,被人后的一追,追上之后全歼无疑,在这样的情况下张须陀也绝对犯了难了,因此一天晚上他就把这些军事军将召集过来大伙商议对策。
  张须陀也很纠结,也很郁闷,就跟大伙说,你看我们到了这种地步,已经相持到这样的境地,军粮又没了,我们只能撤退才可能有活路。这士兵一听他这样说,好多人当中也很愤懑,确实的隋朝隋炀帝是太无道了,这些冠官军如果不看张须陀是个好官,很多人也不愿意跟他当兵,现在跟你当了兵了,结果遇见敌手又这么强,人家粮食有这么多,你现在还找我们商量,商量个什么呢?张须陀一看卖个关子不管用,就接着说我们跑跑不了。,但是如果出险招出奇计,有可能跑出去。张须陀说完之后就光看士兵这个反应,这些军将士兵个个耷拉着脑袋,都不愿意理他,你说本来就是玩命撒ㄚ子跑的话,有可能九死一生,还能捡下去一些性命。
  你说你这样要出奇招,出险招饿着肚子,那简直就是送死,把我们到黄泉路上赶,因此所有的军士还是沉默,都没有搭理张须陀,这张须陀也急了,他只得翻出自己底牌来了,他就告诉这些人,我们现在唯一的活路是什么?那就是说我先率领部队后撤,同时派遣一股人马或者两股人马埋伏在芦苇荡中,我们只要自己跑,贼军肯定会马上的倾力而追,这个时候半路埋伏那些回去端他们的老营,端他们的营盘,因为内地有粮食,有他们的金银财宝,贼军才有可能放过我们这部军队,才有可能安全撤退。
  他说完了这句话的也没人搭声,为什么?谁愿意当这个炮灰?你想率领着一两千人马半路埋伏,人家人又这么多,等于是你跑了我们怎么办?因此没人出来。张须陀这阵特别的着急,确实是急得眼泪都差点出来,跺脚在那锤胸大叹,如此奇计谁为我行之。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秦琼秦叔宝、义薄云天,这位救人于水火,这位大英雄就在这关键的时刻,他站出来了。
  秦琼当时只是普通一兵,他出列,说的字数也不多,说的语句也要很平淡,就跟人说张将军我愿意带兵前往。听秦琼这么一说,张须陀当时眼泪差点都掉下来,这么关键的时刻出来这样的一个人一下子等于是就把自己给救了。张须陀定睛瞧看,它确实也认识,秦琼秦叔宝嘛,人高马大,小伙子相貌英俊,而且一直有勇悍之声,但是也从前没怎么试过,这是他站出来了。
  当时的秦琼只是大兵一名,没有任何官职,但是张须陀非常有识人之见,马上就说我给你1000人马你给我埋伏在芦苇当中,我们这些人所有的人性命就全靠你了,全靠你和你手下的这些人。秦琼得命,就在秦琼答应完了之后,此时此刻此地忽然又站出一个少年人,少年人眉目如画,身材不高,也是一位玉面郎君。这个少年人他说话的声音还没有脱掉稚气,他就说我愿意和秦琼秦叔宝一道去芦苇荡埋伏,来帮助将军您破贼。
热门推荐